帳號:guest(34.238.143.7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黃漢偉
論文名稱(中):六房媽信仰之變遷研究-以臺北分靈宮壇為例
指導教授(中):陳文玲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民族學系
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3
中文關鍵詞:信仰變遷六房媽祭祀圈分靈宮壇過爐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9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95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近來民間信仰的變遷研究成為研究者觀察民間信仰的另一切入點,本文觀察雲林地區六房媽信仰經由分靈進入臺北地區各分靈宮壇的過程,比較宮壇晚近發展與香火發源地的異同。透過六房媽位於臺北地區的分靈宮壇,經由信仰組成、各宮壇發展興衰,針對其中人神關係以及其人群網絡發展,藉此窺探民間信仰中宮壇發展過程所產生的分歧與轉變。

台灣民間信仰講究靈驗性,在發展至一定規模、形成地方廟宇之前,通常是從最小規模的私家供奉、私壇的形式開始祭祀,當靈驗感知的能力為信徒所景仰,信徒才會回饋、彰顯神祇的功績。就信仰實踐而言,信徒透過傳說、神蹟再次激發對於信仰的忠誠以及凝聚力,並藉由組織化的參與,或者身處其中靈感經驗的口耳相傳,再度鉤勒出其信仰經驗與神祇的形象。其中這些認知影響了信仰行為,間接在儀式上、團體上產生了具體行動,進而產生信仰上的變遷。

本文試圖了解民間信仰在分靈之後所產生的變遷情形。透過位於臺北地區六房媽分靈宮壇的田野觀察,實際透過參與觀察、生命經驗訪述以及文本分析,針對宮壇中的主事者所形塑的風氣以及信徒參與其中的信仰實踐,討論民間信仰中用以維繫神人關係、宮壇與信徒的互動關係,以及分靈宮壇與香火發源地之間的連結。





關鍵字:分靈宮壇、信仰變遷、六房媽、祭祀圈、過爐
摘要 ix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意義 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第四節 文獻回顧 3
第五節 研究方法 11
第六節 論文架構 13
第一章 關於雲林六房媽信仰 15
第一節 六房媽之傳說與緣由 15
第二節 信仰組織與輪祀範圍 21
第三節 紅壇過爐之現況 32
第二章 六房媽分靈概況 50
第一節 六房媽分靈分佈範圍 50
第二節 臺北分靈宮壇的源頭與形式 53
第三章 臺北分靈宮壇的崇祀情形 68
第一節 板橋聖賢宮 69
第二節 板橋朝聖宮 75
第三節 過港六房天上聖母廟的諸多分靈宮壇 77
第四章 臺北分靈宮壇的信仰實踐 102
第一節 分靈宮壇的調適現象 103
一、信徒服務的重要性提昇 103
二、功德概念 105
三、宮壇神蹟的流傳 107
第二節 三大祭祀活動 111
一、媽祖生與祝壽儀式 112
二、過爐進香活動 112
三、固定日迎請 115
第三節 宮壇信仰變遷現象之分析 116
一、地域色彩及其轉型 117
二、儀式的便利性 119
三、主導核心的角色與影響 120
第五章 分靈宮壇、分會與六房媽會的關係 124
第一節 分會與六房媽會 124
一、兩者的角色定位 124
二、分會的參與現狀 126
第二節 分靈宮壇與六房媽會 128
一、分靈宮壇之定位 128
二、分靈宮壇的信仰維繫 129
第三節 分靈宮壇的連結關係 132
一、分靈宮壇交往狀況 133
二、交陪現象分析 134
結論 138
參考文獻 143



表格目錄

表A-1、報導人代碼與背景資料 12
表A-2、編碼對照表 13
表A-3、論文架構表 14
表1-1、紅壇六房媽起源傳說比較表 16
表1-2、台南州祠廟名鑑六房媽詞條整理 22
表1-3、六房媽信仰範圍在各資料呈現總表整理 22
表1-4、五股地區與旗下小爐分佈 25
表1-5、迎請六房媽固定日期表 28
表1-6、民國一百年迎請六房媽固定日期表 28
表1-7、 中華民國六房媽會會員資格與權利比較表 32
表2-1、六房媽會各地分會表 54
表2-2、紅壇六房媽與過港六房天上聖母廟之比較………………………………………………………..54
表2-3、臺北已知的六房媽信仰分佈狀況 58
表3-1、板橋聖賢宮聖千秋日 70
表3-2、2010年板橋市聖賢宮進香期程 72
表3-3、2010年板橋市聖賢宮前置作業時間表 73
表3-4、士林奏天宮法會時間表 83
表4-1各宮壇相關祭祀時間比較表 112
表4-2 紅壇爐主與宮壇爐主比較表 121

圖片目錄

圖A-1、論文研究主題圖 14
圖1-1、五股輪祀示意圖(本研究製圖) 24
圖1-2、五股相對位置圖(引自六房媽全球資訊網) 24
圖1-3、雲林六房媽信仰組織沿革 31
圖1-4、2012年大北勢股臨時紅壇配置圖 34
圖1-5、2012年大北勢股臨時紅壇壇內示意圖 35
圖1-6、2012年大北勢股正式紅壇配置圖 35
圖1-7、以值年爐主為中心的爐主交接制度(本研究製圖) 37
圖2-1、五股及股內六房媽奉祀據點示意圖。 53
圖3-1、板橋聖賢宮管理委員會(含義女會)組織圖 71

照片目錄

照片1-1 六房天上聖母過爐紀要碑文 41
照片1-2 土庫順天宮 41
照片1-3 土庫順天宮中的吉祥寺觀音像 42
照片1-4 過港六房天上聖母廟 42
照片1-5 過港六房天上聖母廟的五營 43
照片1-6 六房媽正駕及其副駕神像 43
照片1-7 四大將公神像 44
照片1-8 99-100年土庫股的臨時紅壇外觀 44
照片1-9 99-100年土庫股臨時紅壇內部 45
照片1-10 99-100土庫股正式紅壇 45
照片1-11 99-100土庫正式紅壇內部 46
照片1-12 2003年虎尾汕尾紅壇 46
照片1-13 進士牌 47
照片1-14 中軍班 47
照片1-15 紅綾 48
照片1-16 擔花 48
照片1-17 擔燈 49
照片1-18 鑽轎腳 49
照片2-1 台中六房媽會 62
照片2-2 新竹六房媽會 62
照片2-3 嘉義大林永壽宮主祀松樹尊王 63
照片2-4 嘉義大林迎請六房天上聖母巡庄 63
照片2-5 虎尾聖母宮 64
照片2-6 西螺正興宮配祀的媽祖神像 64
照片2-7 過港六房天上聖母廟 65
照片2-8 過港六房天上聖母廟的六房媽神像 65
照片2-9 過港福德廟 66
照片2-10 過港六房天上聖母廟的中壇元帥神像 66
照片2-11 過港六房媽的神衣 67
照片2-12 六房天上聖母令旗 67
照片3-1 板橋聖賢宮外貌 91
照片3-2 板橋聖賢宮大殿 91
照片3-3 板橋聖賢宮手轎 92
照片3-4 交香 92
照片3-5 排隊鑽轎腳的信眾 93
照片3-6 板橋朝聖宮迎老副駕 93
照片3-7 板橋朝聖宮迎老副駕 94
照片3-8 過港六房天上聖母廟最早的大令 94
照片3-9 奉聖宮匾額 95
照片3-10 奉聖宮的六房媽 95
照片3-11 奉聖宮的大殿 96
照片3-12 奉聖宮的執士牌 96
照片3-13 奉聖宮的將軍 97
照片3-14 奏天宮的辦事情景 97
照片3-15 奏天宮大殿一景 98
照片3-16 奏天宮進香時的龍鳳椅 98
照片3-17 奏天宮進香香條 99
照片3-18 拜壽儀式 99
照片3-19 安太歲儀式 100
照片3-20 祝壽典禮 100
照片3-21 祝壽時的宮壇外觀 101

專書
丁仁傑
2005〈論去地域化社會情境中的民間信仰變遷:以會靈山現象背後私人宮壇所扮演的角色為焦點〉,《台灣宗教論述專集之六:神壇與台灣宗教》,內政部主編。臺北:內政部。
2009《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臺北:聯經。

王銘銘
1998《想像的異邦:社會與文化人類學散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沒有後門的教室——人類學隨談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志宇
1997《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市:文津出版。

巴蘇亞‧博伊哲努
2000 《敘事性口傳文學的表述——台灣原住民特富野部落歷史文化的追溯》臺北:里仁。

片岡巖
1983[1921]《台灣風俗誌》,東京:青史社。

李亦園
1991〈台灣民間宗教的現代趨勢〉,黃紹倫編:《中國宗教倫理與現代化》,香港:商務書局。
1998《宗教與神話論集》,臺北縣:立緒文化。

宋光宇
1995《宗教與社會》,臺北市:東大。

林美容
1991《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2006〈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臺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

岳永逸
2010《靈驗.磕頭.傳說:民眾信仰的陰面與陽面》,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胡萬川、陳益源 編
1999《雲林縣民間文學集6—閩南語故事集(三)》,雲林縣斗六市:雲林文化。頁028-031。

相良吉哉 編
2002[1933]《台南州祠廟名鑑》,臺北縣永和市:大通。

范純武
2009 〈戰後以來台灣民間宗教研究視域及其問題〉,刊於《「民間」何在誰之「信仰」》,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頁155-173。

吳密察
2008〈民俗臺灣發刊的時代背景及其性質〉,刊於《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臺灣文化狀況》,吳密察 等著,臺北市:播種者出版。

倪贊元
1959[1894]《雲林縣采訪冊》,臺北市:臺銀經硏室。

宮本延人
1988《日本統治時代台灣にす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天理教道友社。

宮崎直勝
1942《寺廟神の昇天:臺灣寺廟整理覺書》,臺北市:東都書籍株式會社臺北支店。

張珣
2003〈打破圈圈:從「祭祀圈」到「後祭祀圈」〉,刊於《硏究典範的追尋 : 臺灣本土宗教硏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張珣、江燦騰主編,頁64-107。臺北市:南天。
2003,《文化媽祖 台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2008《媽祖‧信仰的追尋》,臺北縣:博揚文化。
2009《媽祖‧信仰的追尋(續編)》,臺北縣:博揚文化。

陳東升
1993〈臺北縣人口遷移之特徵與趨勢〉,刊於《臺北縣移入人口之研究》蕭新煌等著,頁17-51,臺北縣板橋市:北縣文化。

莊孔韶
2009《行旅悟道:人類學的思路與表現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莊英章
2004《田野與書齋之間 史學與人類學匯流的台灣研究》,臺北市:允晨文化。

董芳苑
2008《台灣宗教論集》,臺北市:前衛。

黃萍英
2008《台灣民間信仰「孤娘」的奉祀——社會史的考察》,臺北縣板橋市:稻鄉。

黃美英
1994《台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臺北市:自立晚報出版。

黃蘭櫻
1995《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斗六:雲林縣立文化中心。

黃麗馨
2005《宗教法令彙編 第二版》,內政部。

鄭志明
2006《宗教神話與巫術儀式》,臺北市:大元書局。
2009《傳統宗教信仰的文化詮釋:天地人神鬼五位一體》,臺北市:文津。

劉仲宇
2003《中國民間宗教與道教》,臺北市:東大。

劉志軍
2007《鄉村都市化與宗教信仰變遷 : 張店鎮個案硏究》,北京市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總經銷。


謝國興
2009〈南瀛地區廟會的繞境模式——兼論祭祀圈、信仰圈與交陪境〉,刊於《中國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編,105-121,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瞿海源
2006《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二)--基督教研究、政教關係》,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歐大年
2007,〈神明、聖徒、靈媒和遶境——從中國文化觀點比較地方民間信仰傳統〉,《宗教信仰與想像》,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編,頁1-18。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鷲巢敦哉
1941《台灣保甲皇民化讀本》,東京:日東印刷株式會社。

Daniel L. Overmyer
1986“Religions Of China:The World as a Living System” USA: Waveland Press, Inc.

Sangren, P.Steven
1987 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 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期刊論文
三尾裕子
2010〈都市化與民間信仰實踐主體的變貌—以1990年代雲林縣馬鳴山鎮安宮為例—〉,刊於《成大歷史學報》39,p203-222。

王世慶
1972〈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台灣文獻》23(3):3-38。

加村政治
1938〈皇民化の完成を目標とする寺廟整理の指導方策〉,《敬慎》12(6),2-10。

李豐楙
2009〈從哪咋太子到中壇元帥:中央四方思維下的護境象徵〉,《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2:6,35-57。

岡田謙 著
1960[1937]〈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陳乃蘖譯。刊於《臺北文物》9:4,頁14-29。

邱上嘉、方鳳玉、黃秋萍
2000〈斗六大潭庄祭祀空間領域之探究〉,《科技學刊》,9:4,349-356。

施振民
1973〈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徐雨村
1996〈宗族與宗教組織原則的轉換與並存——以雲林六房天上聖母的祭祀組織為例〉。《思與言》,32:2,頁175-198。
1997〈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的祭祀組織〉,《臺灣文獻》,48:1,頁97-139。

孫慶忠
2010〈廟會、香會與村落記憶:都市村民的生活經驗〉,《應用心理研究》,45,頁127-148。

范純武
2010〈戰後以來臺灣民間宗教研究視域及其問題〉,刊於《民俗與文化》,民俗與文化編輯部主編,臺北縣蘆洲市 : 博揚文化,頁5-20。

張家麟
2006〈宗教團體人力資源的社會心理基礎——臺北市保安宮志工參與的因素分析〉,《新世紀宗教研究》,5(1),p27-61。
2009〈收魂、驅煞與祈福——信徒到行天宮收驚的因素分析〉,《真理大學人文學報》,7,p203-230。
2010〈融合與發展——以台灣民間信仰儀式變遷為例〉,《台灣宗教研究》,9(2),p75-106。



許嘉明
1978〈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抽印本。

陳杏枝
1999〈台灣宗教社會學研究之回顧〉,《台灣社會學刊》第22期,頁173-210。
2002〈新興宗教團體與社區研究〉,《二十一世紀雙月刊》73,頁127-132。
  2003〈臺北市加蚋地區的宮廟神壇〉,《台灣社會學刊》第31期,頁93-152。

程美蓉
2001〈臺灣民間社會人群的結合--以雲林縣跨鄉鎮祭典組織為例。〉,《台灣風物》,51:4,頁127-142。

辜神徹、林美容
2010〈女乩、義女與誦經女:女性在「公寓廟」的活動和地位〉,《民俗曲藝》168,p21-51。

楊旭東、趙月梅
2010〈靈驗故事:民間信仰研究的另一個視角〉,《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9(5),p1-4轉p48。

鄭振滿
1995〈神廟祭典與小區發展模式——莆田江口平原的例證〉,《史林》,1,33-34。

瞿海源
1994〈民間信仰對台灣人性格的影響〉,《新使者》,20,p8-10。

James L. Watson
1985 “Standardizing the Gods: The Promotion of T’ien Hou (‘Empress of heaven) 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960-1960,” in David Johnson et al eds, 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292-324.




研討會論文
李亦園
1982〈台灣民俗信仰發展的趨勢〉,《民間信仰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台灣省民政廳。

宋光宇
1994〈清代臺灣的善書與善堂〉,發表於「民間信仰與中國社會」研討會,漢學研究中心主辦。論文集上冊頁75-95。
1995〈神壇的形成——高雄市神壇調查資料的初步分析〉《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冊》,漢學研究中心編輯,臺北市:文建會。

鍾秀雋
2011〈台灣民間信仰的交陪習俗初探——以彰化中巡府己丑年往台南沙淘宮進香完科遶境大典為例〉。發表於「建國一百年宗教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宗教學會、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新竹市法源講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財團法人臺北市艋舺龍山寺主辦,臺北,5月14-15日。

廖迪生
1995〈創見新廟宇:神媒的塑造與信眾的參與〉,刊於《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漢學硏究中心編輯,頁691-705。臺北市:文建會。

鄭志明
1995〈台灣神廟的信仰文化初論:神廟發展的危機與轉機〉《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冊》,漢學研究中心編輯,臺北市:文建會。

學位論文
林群展
2010〈灣裡萬年殿王船醮境之交陪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

周揚珊
2007〈六房媽過爐之民俗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周益民
1999〈大林鎮宗教變遷的社會史分析〉。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晟晏
2003〈從宗教法規分析台灣宗教與民間信仰─以媽祖信仰之檢討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雨村
1993〈宗教組織的同心圓架構——以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的祭祀組織為例〉,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學士論文。

張玉燕
2009〈現代社會中傳統公廟的運作及困境——以台南朝興宮/保和宮為例〉。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許葉鳴
2008〈私壇的宗教療法與信眾的當事人觀點〉,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

許道欣
1992〈人口遷移決策及其以影響因素〉,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瑞樺
1996〈民間宗教與社區組織——「再地域化」的思考〉,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緯華
1997〈基隆中元祭:儀式、文化與記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辜神徹
2008〈社群、傳說與神蹟:北台灣落鼻祖師信仰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舒奎翰
2001〈都市中庄頭廟的現況與分析:以台中市東西區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曉菁
2010〈國姓爺過爐節慶活動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勝
2002〈鹿港的角頭與角頭廟〉,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蔡佳凌
2010〈大龍峒保安宮的老祖力士會〉,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謝素珍
2010〈三重埔的中南部移民及其宮廟〉,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謝詩凌
2002〈鶯歌鎮民間信仰廟群與地方發展〉,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蕭世國
2004〈台南縣玉井鄉媽祖信仰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仁貴
2008〈嘉義聖恩宮的信仰與儀式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

蘇益忠
1990〈影響台灣人口遷移之區位因素 : 1971、1976、1981、1986〉,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微縮資料
〈繹思堂錄金帳(林氏) 附「乙卯年二月十五日祭祖簿」暨「迎請六房天上聖母有關事項彙編」〉,日期不詳,國家圖書館藏,藏品編號:m00512936,微卷光碟版。

報紙資料
王建訓
1998〈六房媽過爐 所到處萬人空巷〉中國時報,16版,5月8日。

徐雨村
1994〈雲林縣特別的六房媽信仰傳奇〉,中國時報,34版,5月20日

趙容萱
2011〈全省六房媽祖 烏日遶境祈福〉,聯合報,B1大台中版,10月10日。

蔡水星
1999〈斗南六房媽遶境 交通癱瘓〉中國時報,20版,5月25日。

謝進盛
2003〈六房媽祖遶境 信徒祈求抗煞〉,聯合報,B2版,5月16日。

許素惠
2010 〈60年前老履歷 助日僧後代尋根〉。中國時報,A8版,3月7日。

地方訊
2011 〈日法師訪順天宮 尋父親身影〉。人間福報,9版,1月19日。

其他田野資料
土庫順天宮管理委員會
2006〈土庫順天宮沿革史略〉

中華民國六房媽會
2007〈中華民國六房媽會章程〉

六房天上聖母祭祠管理委員會
2006〈六房媽誌〉
2007〈六房媽誌〉

不著撰者
2006〈六房天上聖母史蹟〉
2009〈六房天上聖母醒世語〉

臺北南天宮
1992〈六房天上聖母史蹟〉

陳興洲
1997〈過港六房天上聖母之由來〉,手稿。
1997〈偉哉 六房天上聖母〉,未出版。

陳寬永謹印
1964,〈六房天上聖母寶像之歷史及靈感〉。

鄭興弟
1988〈臺北市民間信仰行為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研考會。

影音資料
東芳錄影公司
2008〈九十七至九十八年六房媽過爐過溪股遶境實況〉,過溪股六房媽紅壇,DVD。

元美錄影傳播公司
2010〈歲次庚寅年六房天上聖母過爐繞境大典〉,土庫股(過溪)紅壇,DVD。

士林奏天宮
2010〈士林奏天宮二日南巡進香〉,士林奏天宮,DVD。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