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80.3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廖洲棚
論文名稱(中):團隊型組織之溝通訊息傳遞過程 : 符號與資訊科技互動的研究
指導教授(中):詹中原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系
畢業學年度:8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0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2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檢視團隊型組織理論演進的歷史,可以發現團隊型組織是為了滿足下列兩個環境系統的要求而產生的。首先,就組織外環境系統而言,團隊型組織以積極創新、快速的學習、更好的政策執行以及適時回應顧客需求等能力,來滿足外環境系統的要求。其次,就組織的內環境而言,團隊型組織則以充分運用集體智慧、滿足成員參與需求以及組織結構靈活應變等特性,來滿足組織內環境系統的要求。然而,根據學者Mohrman等人的看法,其認為利用團隊來改善組織創新力、工作績效與學習能力的組織,會因為下列的障礙而產生低劣績效表現:
一、低績效表現的團隊無法有效的利用其他團隊成員的專業知識,以致於團隊僅能在有限的資訊的觀點下運作。
二、團隊成員在互動過程中很難以充分了解團隊試圖達成的目的、達成工作的方法等議題的內容。
仔細分析造成這些障礙的原因,可說是導因於團隊成員間溝通不良所致。誠如Simon所說的:「沒有溝通即無組織可言」,因此對於溝通問題的研究應視為是研究團隊型組織問題時的一個核心焦點。
為了破除上述的障礙,於是筆者將研究集點放置在團隊型組織溝通的問題上。筆者依照學者Kerlinger看法,將研究區分成』理論-假設-構念」層級與「觀察」層級來進行,在「理論-假設-構念」層級上,筆者整理傳播理論的模型提出「理想的團隊型組織溝通訊息傳遞過程模型」;在「觀察」層級上筆者演繹上一層級之理論模型的內容以便於對觀察個案(惠普科技股份公司/HP)進行個案研究。樣的研究設計目的有二,第一是為了彌補一般研究者在思考團隊型組織溝通問題上的理空缺;第一則是為了讓企圖建立組織為團隊型織的管理者或領導者對於規劃組織溝通的問題時除了有理論模型幫助思考脈絡的釐清之外,還能有一個在實際生活中運作卓越的組織作為參考的借鏡。
在整篇論文的研究中,筆者再加入兩個在溝通訊息傳遞過程必須運用到的溝通媒介,分別是資訊科技以及符號。就資訊科技的運用而言,適當的運用資訊科技可以有效解決跨國性團隊型組織溝通訊息傳遞的問題;符號問題的探究而言,瞭解符號組織溝通訊息意義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在接收訊息時更能迅速釐清對方訊的真實意義。因此,總結本論文研究的重點可以說是,透過對這兩個溝通訊息傳遞媒介(符號與資訊科技)的互動研究、團隊型組織溝通理論模型的建立以及實際個案的剖析,詳細說明團隊型組織在溝通訊息傳遞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的棘手問題,並教導讀者如何善用資訊科技以及溝通符號,以增進組織成員間對於溝通訊息的接收能力與溝通訊息意義的理解能力,進而破除造成團隊型組織運作績效不彰的障礙。
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問題與目的..........10
第三節研究設計與方法..........20
第四節本論文重要名詞解析..........27
第二章團隊型組織理論發展過程之分析..........36
第一節團隊型組織理論概念萌發期(1900~1930)..........36
第二節團隊型組織理論形成期(1931-1960)..........42
第三節團隊型組織理論發展期(1961-1990)..........52
第四節團隊型組織理論成熟期(1990~迄今)..........67
第三章資訊科技在團隊型組織溝訊息傳遞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80
第一節資訊科技發展簡介..........80
第二節溝通理論模型解釋..........87
第三節資訊科技的運用對團隊型組織之溝通訊息傳遞系統的影響..........96
第四章符號在團隊型組織溝通與訊息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10
第一節符號與符碼的意涵..........108
第二節溝通理論模型的解釋..........117
第三節符號運用與團隊型組織溝通訊息結構的關係..........122
第五章符號與資訊科技互動對團隊型組織溝通訊息傳遞過程的影響..........135
第一節團隊型組織運用資訊科技在溝通訊息傳遞過程中所產生的便利性與侷限性..........136
第二節符號意義在團隊型組織之溝通訊息傳遞過程的形塑方式..........143
第三節理想的團隊型組織之構通訊息傳遞過程..........154
第六章個案研究..........166
第一節研究設計..........166
第二節HP簡介..........176
第三節個案分析..........181
第七章結論..........214
第一節研究結論..........214
第二節研究建議..........224
參考書目..........226
附錄一:訪談問題..........237
附錄二:訪談記錄..........240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書籍
朱柔若譯/ Thomas Herzog 著
民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吳玫瑛,江麗美譯/ Kimball Fisher 著
民的《團隊E Q 》 ,台北:邁格羅希爾台灣分公司。
葛中俊譯/ Jerry Spiegel & Crsencio Torres 著
民85 《 團隊工作的原理: 經理工作指南》 ,台北:業強出版社。
王美音譯/ Bill Gates 著
民的《擁抱未來》 ,台北: 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譚天譯/ Frank Koelsch 著
民的《資訊媒體狂潮》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吳瓊恩
民85 《 行政學》 ,台北: 三民書局。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編著
民85 《 行政學(二) 》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梁憲初
民的《溝通萬歲》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高子梅譯/ Ron Ludlow & Fergus Panton 著
民85 《有效溝通》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趙碧華、朱美珍編譯
民84 《研究方法一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 ,台北:雙葉書廊
有限公司。
吳芝儀、李奉儒譯/ Michael Quinn Patton 著
民84 《質的評鑑與研究》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張錦華等譯/ John Fiske 著
民84 《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 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何月華譯/西垣通著
民84 《資訊高速公路一多媒體革命》 ,台北:正中書局。
江岷欽
a 民84《組織分析》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b 林鍾沂合著民84 《公共組織理論》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和譯/ James Gleick 著
民84 《混沌》 ,台北: 天下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齊若蘭譯/ Deborah Harrington--Mackin 著
a 民84 《團隊出擊》,台北: 天下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b / PeterM. Senge 等著
民84 《第五項修練Ⅱ實踐篇(上)--思考、演練與超越〉
《第五項修練Ⅱ實踐篇(下)--共創學習新經驗》,台北: 天下
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盧偉斯/張家洋主編
民84 「 組織學習」概念的發展與義辨, 《公共行政的知識議題與新驅勢》
台北: 三民書局,頁259-296 。
黃明明譯/ David Packard 著
民84 《惠普風範》 ,台北:智庫文化公司。
黃名堅譯/ Alvin Toffler 著
民的《第三波》 ,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郭進隆譯/ Peter M. Senge 著
民83 《第五項修煉一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台北: 天下文化出版
事業公司。
張美惠譯/ richard Saul Wuman 著
民的〈資訊焦慮〉 ,台北: 時報文化公司。
吳定
民83 《組織發展一理論與技術》 ,台北:天一書局。
戴文年譯/ Gareth Morgan 著
民83《組織意象》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旻尼、陳建豪、葉中毅著
民的《透視Intemet 網路》 ,台北:和碩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李幼蒸
民的《結構與意義一現代西方哲學論集》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天下編譯/ 它的mas 1. Peters 與robert H. Waterman , Jr.合著
民82 《追求卓越》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文林譯
民82 《建立團隊一合作就是力量》 ,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徐炳勳譯/ Pete「 G. W. Keen 著
民82 《企業大轉型一資訊科技時代的競爭優勢》 ,台北: 天下文化出版
事業公司。
于厚澤編審/黃志泰、范龍、傅振華、黃榮坤、余丁榮編著
民82 《電腦網路基本原理與實作範例》 ,台北:凱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程之行譯/ S. W. Littlejohn 著
民82 《傳播理論》 ,台北: 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羅世宏譯/ W. J. Severin 與1. W. Tank訓, Jr 著
民81 《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 ,台北:時英出版社。
黃新生譯/ Arthur Asa Berger 著
民81 《媒介分析方法》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張潤書
民81 《行政學》 ,台北:三民書局。
呂亞力
民80 《政治學》 ,台北:三民書局。
楊平吉譯/尾籠 勝、常盤繁夫 編
民80 《品管圈的開會技巧》 ,台北:台華工商圖書出版公司。
朱堅章等譯/ A1an C. Isaak 著
民80 《政治學的範固與方法》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結構群編譯/ Abraham H. Maslow 著
民80 《動機與人格》 ,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公司。
朱元發
民79 《韋伯思想概論》'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台灣中華書局編譯
1989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第十七卷,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
民77 《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上下冊) ,台北:東華書局。
谷風出版社編輯部
民77 《結構的時代-結構主議論析》台北:谷風出版社。
李幼蒸譯/ J. M. Broekman 著
民76 《結構主義》 台北: 谷風出版社。
陳耀茂譯/石原勝吉著
民74 《品管園活動圖解》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中文期刊、報紙
吳定、張世杰、李長晏合著
民85 「 行政革新與行政價值—一個手段與目的之間的辯證關係」主薑
月刊第22 卷、第2 期。
胡玉城
民85 11 / 13 「 接上Intran仗,企業業績顯神蹟? 」'中國時報,第39 版。
吳秀光
民84 「 理性抉擇與兩岸關係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38 卷第3 期.pp.61 。
紀文章
民83.08「認識資料與資訊管理的新挑戰」資訊與教育月刊第42 期,
頁5 1 -53 。
楊艾俐
1994.05 「 向自己的智囊盜寶-專訪惠普總裁普烈特( Lewis Platt)」
天下雜誌'頁174-179 。
劉濟民
民82 . 12 「 人類傳播巨觀理論-符號互動論探討」復興崗學報第五十期,
頁181-225 。
黃台生
民82 「 溝通的意涵一從組織理論演進的觀點來探討(上) 」'人事月刊
第十七卷、第五期,頁14-27 。
「溝通的意涵…從組織理論演進的觀點來探討(中) 」'人事月刊
第十七卷、第六期,頁7-13 。
民的「溝通的意涵一從組織理論演進的觀點來探討(下) 」'人事月
刊第十八卷、第一期,頁67-72 。
楊俊雄
民82 「 組織變革策略---團隊建立技術之研究」人事管理第三十卷、
第十二期,頁19-26。
民的「組織變革策略-團隊建立技術之研究(續) 」'人事管理第三
十一卷、第一期,頁13-17 。
傅佩榮譯/ Susanne Langer 著
民75 「 符號的轉化」中國文化月刊第86 期,頁99- 123 。
張鍾潛
民74. 日「資訊與管理」幼獅月刊第396 期,頁19-24。
葉炳倉
「企業推行Intranet 的迷思」' http://www.yzit.edu.tw/yzitlcc/ccyeh/intranet.html。
( 三)學位論文
陶元重
民的《資訊科技對組織結構之影響—一個整合的解釋架構》 ,國立交通
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秀美
民的《應用群組軟體建立動態團隊合作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偉斯
a 民85《組織學習的理論性探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博士論文。
b 民76 《 組織學習理論之研究---行動理論觀點與型至組織應用的探討》 ,
國立政治大學共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嘉惠
民84 《 詮釋途徑之政策執行研究--符號主義的應用》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宛琦
民84 《品管圈應用於組織管理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碩士論文。
紀春秀
民84 《 資訊科技之應用對組織運作與員工心理行為之影響》 ,國立中興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博仁
民83 《 全方位品質管理( TQM) 之探討》 ,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
究所碩士論文。
楊俊雄
民的《組織中團隊特性與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以我國國營事業民營
化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分
(一)西文書籍
Argyris ,CO and Schon, D. A.
197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y .
Barnard, C. 1.
1964 "The Function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lake, R. R. & Mouton, J. S.
1971 ''The Managerial Grid---Key Orentations for Achieving Production
Through People", Houston: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Dyer, W. G.
1977 "Team Building: Issues and Alternatives" , Califomi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de Saussure , F.
1974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 London: Fontana.
Fiske, J.
1990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 New York: Chapman and
Hall,Inc.
Hookway , C.
1985 "PEIRCE" , Bost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Kast, F. E. & J. E. Rosenzweig
1985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A Systems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 , New York : McGraw-Hill, Inc.
Kerlinger, F. N.
1986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 Holt, Rinchart and Winston, Inc. ,
Third Edition, pp26-41.
Koehler, L. W. & Pankowski, J. M.
1996 "Teams in Govel1llTIent---a Handbook for Team-based Organizations" ,
Florida: St. Lucie Press, Inc.
Lewin, K.
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 New York: Harper & Row.
Likert, R.
1961 "New Patterns of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Littlejohn , S. W.
1991 "Theorie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McGregor, D.
1960 "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 , New York Mcgraw-Hill .
McGrath, J. E. & A. B. Hollingshead
1994 "Groups Interacting With Technology" ,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Metcalf, H. C. & Urwick, L. edited
1941 "Dynamic Administration---The Collected Papers of Mary Parker
Follett" , New York: Harper & Row.
Mohrman, S. A. ,Cohen, S. G. & Mohrman, Jr. A. M.
1995 "Designing Team-Based Organizations : New Forms for Knowledge
Work" ,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Morell, R. W.
1969 "Management : Ends and Means" , San Francisco : Chandler.
Peirce, C. S.
1931-1958 "Collected Papers, Cambridge ,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ay, D. & H. Bronstein
1995 ''Teaming Up : Making the Transition to a Self-Directed Team-Based
Organization" ,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Shannon , C. E. & W. Weaver
1949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Scott Morton ,M. S.(ed)
1991 "The Corporation of the 1990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Senge, P.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 New York: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
Shannon, C. & Weaver, W.
1949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Taylor, S. J. & Bogdan, R.
1984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 The Search for
Meanings" ,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二)西文期刊
Armstrong , L.
1994 "Evolution to A Team-Based Organization", Canadian Business Review,
Vol.21, 1ss:3, ppI4-17.
Cummings, T. G.
1978 "Self-Regulating Work Groups: A Socio-Technical Synthesi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July, pp:625-634.
Chidambaram , L. & Jones, B.
1993 "Impact of Communication Medium and Computer Support on Group
Percetions and Performance : a Comparison of Face-to -Face and Dispersed
Meetings" ,MIS Quarterly, December, pp:465-491.
Daft , R. L. & Lengel, R. H.
1986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Media Richness and Structural
Design" , Management Sciences, pp:554-571.
Doyle , R. J.
1992 "Caution: Self-Directed Work Teams", HR Magazine, Vol. 37, 1ss:6,
Pp153-155.
Drucker, P. E.
1988 "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pp:45-53.
Dumaine, B.
1989 "What The Leaders of Tomorrow See", Fortune, July3, pp:24-34.
Dyer , W. G. & Dyer, JR, W. G.
1986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System Change or Cultrue Change?" ,
Personnel, Feburary , pp18-20.
Gerbner, G.
1956 "Toward a General Model of Communication" , Audio Visual
Communication Review, Vol.3 ,pp17I-199.
Glaser, M. E.
1980 "Productivity Gains Through Worklife Improvement", Personnel,
January-February, pp:71-77.
Huber , G. P.
1990 "A Theory of Effects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n
Organizational Design, Intelligence, and Decision Mak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l5, No.1, pp47-71.
Klein, J. A.
1984 "Why Supervisors Resist Employee Involvem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pp:87-95.
Kezsbom ,D. S.
1994 "Team-Based Organizations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Project Manager",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st Engineers Transations ,HF1.1-HF1.5.
Lee , A. L.
1994 "Electronic Mail as a Medium for Rich Communica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Using Hermeneutic Interpretation" , MIS Quarterly, June, pp: 143-157.
Norman, C. A. & Zawacki, R. A.
1991 "Team Appraisals-Team Approach", Personnel Journal September,pp:101-104.
Peregrin , J.
1997 "Structure and Meaning" , Semiotica , Vol.l13 , pp71-88.
Ristelhueber , R.
1996 "Change From the Roots Up" , Electronic Business Today, December,pp:53-59.
Semler , R.
1989 "Managing Without Manager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pp:76-85.
Sims, Jr. ,H. P. & Dean, Jr. , J. W.
1985 "Beyond Quality Circles: Self-Managing Teams", Personnel, January,
pp:25-32.
Tuckman, B. W.
1965 "Developmental Sequence in Small Group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ol.
63, No. 6, pp:384-399.
Yates, J. & M. Orlikowski
1992 "Genr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 Structurational Approach
to Studying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l7,
No.2,pp299-326.
(三)學位論文
Yanow, D. J.
1982 " Toward a Symbolic Theory of Implementation: an Analysis of
Symbols, Metaphors, and Myths in Organizations" , Sub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Urban Studies and Planning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e of Philosophy.
限達賢圖書館四樓資訊教室A單機使用
電子全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無相關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