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18.194.8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謝季剛
作者(英):Hsieh, Chi Kang
論文名稱(中):戰後臺灣鳥學知識體系的形塑與推廣(1945-1989)
論文名稱(英):The Shaping and Promotion of Ornithology and Birdwatching in Taiwan (1945-1989)
指導教授(中):鄭麗榕
指導教授(英):Cheng, Li Jung
口試委員:戴寶村
劉小如
口試委員(外文):Tai, Pao Tsun
Severinghaus, Lucia L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史研究所
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中文關鍵詞:鳥學研究知識體系賞鳥活動鳥會組織野鳥保育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2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51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豐富的野鳥資源是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的特色之一,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是如何看待與認識牠們?1945年二次大戰後迄於1980年代晚期的臺灣鳥學知識體系形塑與推廣是本文要處理的議題。戰後初期,由於戰爭破壞與研究資源的不足,臺灣鳥學研究一度式微,但仍有極少數學人進行相關文獻的整理。1960年代中葉,緣於防疫的需求,美國軍方研究機構開始在東亞盟邦間推動跨國的遷移動物病理學研究計畫。候鳥的季節性移動被視為監測病毒傳播的途徑,臺灣亦獲邀加入該跨國計畫。在臺研究團隊以東海大學生物系為首,這不但是戰後臺灣首度參與跨國鳥類研究,也帶動日後賞鳥活動的發展。1973年在數名外籍人士與本土愛好者的號召下,臺灣愛鳥俱樂部(Taiwan Birdwatcher’s Club R.O.C.)成立,是今日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的前身。早期的賞鳥活動受限於器材設備不足與政治環境封閉,且社會大眾多不了解觀察野鳥的價值,發展並不順遂。進入1980年代,在觀光風氣興起與報章媒體宣傳下,賞鳥活動逐漸為國人所知。其中野鳥的獵捕與標本出口受到各方關注。民間團體的呼籲,促使政府進行執法與法規調整。野外棲息地保留方面,鳥會組織亦扮演重要的監督與溝通角色。由此可見,鳥會團體的核心價值已從草創初期偏於休閒遊憩的性質逐步轉成野鳥研究與教育、保育推廣。
第一章 緒論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問題意識 5
三、 文獻回顧 8
四、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13
第二章 斷裂與重建:戰後三十年的研究困境 15
第一節 終戰前後的臺灣鳥學研究困境 15
第二節 美國的研究計畫:移棲動物病理學調查(Migratory Animals Pathological Survey, MAPS) 25
第三節 外籍學者的影響 32
第三章 研究與觀賞:1970年代中期以降的發展 39
第一節 政府與民間的鳥類資源調查 39
第二節 鳥會組織的成立 48
第三節 賞鳥活動的推廣 50
第四章 保育與法制:戰後臺灣野鳥保育回顧(1945-1989) 60
第一節 狩獵法規與缺陷 60
第二節 濫捕問題與禁獵 67
第三節 1980年代的進展 77
第五章 結論 82
徵引書目 88
一、 公報、報紙 88
二、 研究報告 88
三、 專書 89
四、 期刊論文 92
五、 學位論文 95
六、 網路資源 95
一、 公報、報紙
1. 《中央日報》(臺北)
2. 《民生報》(臺北)
3. 《民聲日報》(臺中)
4. 《更生報》(花蓮)
5. 《商工日報》(嘉義)
6. 《國民政府公報》
7. 《臺北市政府公報》
8. 《臺灣省政府公報》
9. 《臺灣省議會公報》
10. 《聯合報》(臺北)
11. 《攝影新聞》(臺北)
二、 研究報告
1. 林大利、呂翊維、洪貫捷等,《NYBC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2014年度報告》,臺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2014。
2. 陳炳煌、顏重威,《臺灣地區鷺鷥營巢處現況調查》,臺北:交通部觀光局,1977。
3. 陳炳煌、顏重威,《臺灣森林鳥類之生態調查年度報告(1973年7月–1974年6月)》,臺中: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1974。
4. 陳炳煌、顏重威,《臺灣森林鳥類之生態調查年度報告(1974年7月–1975年6月)》,臺灣省農林廳林務局、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合作,1975。
5. 陳炳煌、顏重威,《臺灣森林鳥類之生態調查年度報告(六十一年六月–六十二年年五月)》,臺中: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1973。
6. 陳炳煌、顏重威,《臺灣森林鳥類之生態調查總報告(1972年6月–1975年6月)》,臺灣省農林廳林務局、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合作,1977。
7. 游漢廷,《臺灣之森林與野生動物經營》,臺北:聯合國發展方案、中華民國林業及森林工業發展計劃,1969。
8. 歐陽盛芝、林俊聰,《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鳥類標本目錄》,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2002。
三、 專書
1. Bircham, Peter. A History of Ornithology. 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Press, 2007.
2. McClure, H. E. Migration and Survival of the birds of Asia. Bangkok: White Lotus Press, 1998.
3. Moss, Stephen. A Bird in the Bush: A Social History of Birdwatching. London: Aurum Press, 2004.
4. 井田徹治,《鳥学の100年:鳥に魅せられた人々》,東京:平凡社,2012。
5. 日本鳥学会100周年記念事業検討委員会編集,《日本鳥学会誌100周年記念特別号「日本鳥学会100年の歴史」》,兵庫:日本鳥学会,2012。
6. Schreiber, Rudolf L. Diamond, Anthony W. 劉小如、陳奇祿等,《救救我們──從鳥類存亡看人類未來》,臺北: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1987。
7. 王嘉雄、吳森雄等著,谷口高司繪圖,《臺灣野鳥圖鑑》,臺北:亞舍圖書,1991。
8. 民生報編,《民生報十年:從0-500000報業新局是如何創造的?》,臺北:民生報,1988。
9. 白安頤(Aniruddh D. Patel)、林曜松著,吳海音譯,《臺灣野生動物保育史》,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89。
10. 朱耀沂,《臺灣昆蟲學史話》,臺北:玉山社出版,2005。
11. 吳永華,《被遺忘的日籍臺灣動物學者》,臺中:晨星出版社,1996。
12. 吳永華,《發現福爾摩莎:臺灣鳥獸研究史的百年回顧》,宜蘭:臺灣自然史研究室,2004。
13. 吳永華,《群鳥飛躍在蘭陽》,臺中:晨星出版社,1993。
14. 吳永華,《臺灣動物探險:十九世紀西方人在臺灣採集動物的故事》,臺中:晨星出版社,2001。
15. 吳永華,《臺灣鳥類學史年表(1853-1945)》,宜蘭:臺灣自然史研究室,2007。
16. 李子寧主編,《臺灣省立博物館創立九十周年專刊》,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99。
17.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編,《歐保羅老師紀念集To Sir with Love》,臺中: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2014。
18. 東海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編,《東海大學校史:民國四十四年至六十九年》,臺中:東海大學出版社,1981。
19. 林文宏,《臺灣鳥類發現史》,臺北:玉山社出版,1997)。
20. 林瑞興編,《鳥類繫放手冊(燕雀目強化版)》,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10。
21. 林載爵主編,《東海風:東海大學創校四十週年特刊》,臺中:東海大學出版社,1995。
22. 保羅.勞倫斯.法伯(Paul Lawrence Farber)原著,劉星譯,《發現鳥類:鳥類學的誕生(1760-1850)》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23. 馬克.歐柏馬希克(Mark Obmascik)著,張穎綺譯,《觀鳥大年》,臺北:麥田出版,2012。
24. 張淑雅,《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臺北:衛城出版,2011。
25. 張萬福著,林寶師、黃玉秀等繪,《臺灣鳥類彩色圖鑑(增訂再版本)》,臺中:禽影圖書,1985。
26. 張萬福著,林寶師、黃玉秀繪,《臺灣鳥類彩色圖鑑》,臺中:禽影圖書,1980。
27. 張譽騰,《走在博物館的時空裡》,臺北:稻鄉出版社,1994)。
28. 陳兼善,《臺灣脊椎動物誌》,臺北:臺灣開明總經銷,1956。
29. 陳兼善著,于名振增訂,《臺灣脊椎動物誌(上、中、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
30. 曾華璧,《人與環境:臺灣現代環境史論》,臺北:正中書局,2001。
31. 鄔錫芬編著,《側耳傾聽:宣教士歐保羅夫婦的跫音》,臺北:雅歌出版社,2001。
32. 臺北市野鳥學會編著,《野鳥廿年1973-1993》,臺北:臺北市野鳥學會,1994。
33. 臺北市野鳥學會編著,《關渡生命》,臺中:晨星出版社,1994。
34. 劉小如、丁宗蘇等撰,《臺灣鳥類誌第二版(上、中、下)》,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2。
35. 劉克襄,《臺灣鳥類研究開拓史(1840-1912)》,臺北:聯經出版,1989。
36. 劉克襄,《隨鳥走天涯》,臺北:洪範書店,1985。
37. 蕭木吉主撰、李政霖繪,《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2014。
38. 薛化元,《戰後臺灣歷史閱覽》,臺北:五南圖書,2010。
39. 謝孝同、柏萊蕭著,劉小如譯,柏蘇珊繪,《新臺灣鳥類指南》,臺北:美亞出版社,1976。
40. 謝孝同、康國維、歐保羅,《臺灣鳥類指南》,臺北:英文中國郵報社,1970。
41. 韓韓、馬以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臺北:九歌出版社,1989。
42. 顏重威,《臺灣的野生鳥類(二)候鳥》,臺北:渡假出版社,1994。
四、 期刊論文
1. Dien, Zuh-ming. “A Check List of the Bird Specimens preserved in the Taiwan Museum.”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8.1(March 1955): 63-96.
2. Fang, Woei-Horng. (方偉宏) “Abstracts of ornithological masters’ theses from Taiwan, 1977-2003,”(臺灣鳥類學相關學位論文摘要1977-2003) Forktail 21(2005): 99-120.
3. Kang, Kuo-wei.(康國維) “Catching Birds at night by Spotlight and Handnet.” (以反光燈及手網夜間補鳥記略)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22.3 & 4(December 1969): 221-222.
4. Kuntz, Robert E. & Dien Zuh-ming. “Vertebrates of Taiwan taken for Parasit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tudies by U.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No.2 Taipei,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23.1 & 2(June 1970): 1-37.
5. Masauji Hachisuka & Tatsuo Udagawa. “Contribution to 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Part I.”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3.4(December 1950): 187-280.
6. Masauji Hachisuka & Tatsuo Udagawa. “Contribution to 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Part II.”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4.1 & 2(June 1951): 1-180.
7. Masauji Hachisuka & Tatsuo Udagawa. “Contribution to the Ornithology of the Ryukyu Islands.”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6.3 & 4(December 1953): 141-279.
8. Masauji Hachisuka.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Birds.”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5.2 & 3(Septemper 1952): 71-209.
9. 山階芳麿、山田信夫,〈Nidification of Formosan Birds. I〉,《鳥》9.45(1937): 431-460。
10. 山階芳麿、山田信夫,〈Nidification of Formosan Birds. II〉,《鳥》10.47(1938): 69-101。
11. 山階芳麿、鳥居元,〈Nidification of Formosan Birds. III〉,《鳥》11.55(1943): 503-524。
12. 山階芳麿,〈折居彪二郎氏採集臺灣産鳥類標本に就て〉,《鳥》9.45(1937): 373-430。
13. 山階芳麿,〈第12回国際鳥類保護会議(I.C.B.P.)東京に開かれる〉,《山階鳥類研究所研究報告》2.15(1960): 67-70。
14. 土屋恭一,〈臺灣に於けるレンカクとリウキウツバメの生態及び分布〉,《鳥》11.55(1943): 588-594。
15. 波江元吉,〈帝國新領地臺灣動物彙報〉,《動物學雜誌》82(1895): 265-298。
16. 堀川安市,〈臺灣にて捕獲せる2種の鶴類〉,《鳥》11.55(1942): 481-482。
17. 〈臺灣—候鳥的百慕達三角洲?〉,《大自然季刊》12(1986.8): 92-97。
18. 任國榮,〈臺灣鳥類學輯要〉,收入大陸雜誌社編輯委員會編,《大陸雜誌特刊第一輯》上冊,臺北:大陸雜誌社,1952。
19. 吳永華,〈日治時期臺灣鳥類標本之建構:以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為例〉,《臺灣博物館季刊》27.4(2008.12): 42-47。
20. 吳永華,〈蘭陽獵事(1950-1970)〉,《中華飛羽》4.5(1991.5): 20-22。
21. 吳惠國、曾惠中、江建勳,〈訪連日清博士:談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科學月刊》11.10(1980.10): 11-19。
22. 呂光洋,〈瞎咪?有「注音」的臺灣鳥類指南?謝謝你謝孝同先生〉,《冠羽》261(2016.4): 22-23。
23. 李孟智,〈美國海軍第二研究所與臺灣公共衛生〉,《臺灣公共衛生雜誌》32.1(2013.2): 1-5。
24. 李若文,〈殖民地一頁鳥史:臺灣與日本的鳥類往來(1896-1930)〉,《輔仁歷史學報》29(2012.9): 119-167。
25. 周鎮,〈鳥名趣談(4)〉,《中華飛羽》6.7(1993.7): 49-50。
26. 林國棟,〈台北市野鳥學會會員資料分析〉,收入臺北市政府建設局、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北市分會編,《第一屆台灣鳥類保育研討會專集》,臺北:臺北市政府建設局。
27. 姚正得,〈臺灣鳥類資源及保育之回顧〉,《臺灣文獻》52.3(2001.9): 75-87。
28. 春生,〈滿州夜獵〉,《漢聲雜誌》5(1979.5): 84-87。
29. 張萬福,〈不需簽證的過客—灰面鷲〉,《環境科學雜誌》1.1(1980.11): 58-64。
30. 張譽騰,〈自然史博物館與大學:臺灣自然史研究史上的一些觀察和看法〉,《博物館學季刊》5.4(1991.10): 63-68。
31. 張譽騰,〈英國博物學家史溫侯在臺灣的自然史調查經過及相關史料〉,《臺灣史研究》1.1(1994.06): 132-151。
32. 莊展鵬,〈社子清晨—早起的賞鳥人〉,《漢聲雜誌》5(1979.5): 88-93。
33. 陳兼善,〈發刊詞〉,《臺灣省博物館季刊》1.1(1948.1)。
34. 彭國棟,〈臺灣自然保育簡要回顧〉,《臺灣文獻》52.3(2001.9): 1-17。
35. 曾華璧,〈臺灣的環境治理(1950-2000):基於生態現代化與生態國家理論的分析〉,《臺灣史研究》15.4(2008.12): 121-148。
36. 曾華璧口訪,〈戰後臺灣環境保育與觀光事業的推手:游漢廷先生訪談錄〉,《臺灣文獻》64.4(2013.12): 223-274。
37. 楊秋霖,〈野生動物的價值與保育〉,《臺灣林業》8.6(1982.7): 9-13。
38. 劉小如,〈臺灣野生動物資源之保育〉,《環境科學雜誌》3.3(1983.7): 13-21。
39. 劉良力,〈簡述近年來臺灣的“鳥類”“研究”〉《中華飛羽》9.10(1996.10): 26-27。
40. 歐保羅,〈三年來臺灣鳥類繫放工作〉,《東海學報》11.2(1971.6): 72-73。
41. 歐保羅、陳炳煌,〈六年來臺灣鳥類繫放工作〉,《生命科學》1.1(1970.11): 7-12。
42. 歐瑞耀,〈古早看鳥的故事篇2:鳥會的由來〉,《鳥語》299(2010.11): 37-38。
43. 蔡航椰,〈臺灣野生動物與賞鳥活動〉,《漢聲雜誌》5(1979.5): 78-82。
44. 賴俊豪,〈七○年代的賞鳥事〉,《中華飛羽》7.6(1994.06): 30-31。
45. 賴春福,〈臺灣動物學界的啟蒙者──陳兼善〉,《科學月刊》362(2000.2): 139-143。
46. 顏重威,〈紅尾伯勞〉,《環境科學雜誌》1.1(1980.11): 88-92。
47. 顏重威,〈臺灣鳥類學文獻目錄〉,《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35(1992.12): 91-150。
48. 顏重威、陳炳煌,〈臺灣地區新年鳥類調查(1974-1983)〉《環境科學雜誌》,3.3(1983.7): 28-58。
49. 魏銀南,〈理事長的話:高雄鳥會20周年憶舊〉,《鳥語》228(1999.8): 1-3。
五、 學位論文
1. 陳美娟,〈從臺北鳥會看我國自然保育政策的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2. 吳志典,〈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會員的環境倫理信念與觀鳥行為之調查研究〉,臺中: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2003。
3. 翟鵬,〈臺灣鳥類生態隔離的研究〉,臺中:東海大學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
六、 網路資源
1. “Birding: A sordid tradition of ‘side hunts’ gave way to bird counts”
2. “History of the Christmas Bird Count” http://www.audubon.org/history-christmas-bird-count 擷取日期:2017年7月4日。
3. 〈2017年臺灣鳥類名錄〉http://www.bird.org.tw/images/2017%E5%8F%B0%E7%81%A3%E9%B3%A5%E9%A1%9E%E5%90%8D%E9%8C%84.pdf 擷取日期:2017年7月1日。
4. 〈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快訊:追悼 故謝孝同博士(Dr. Sheldon R. Severinghaus)〉http://www.cnps.org.tw/news/news.php?Sn=191 公告日期:2016年1月4日。
5. 〈宣教師人物檔:歐保羅夫婦的簡歷〉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m/Alexander,P/introduction.htm 擷取日期:2017年7月2日。
http://www.pressherald.com/2015/01/04/herb-wilson-a-sordid-tradition- %E2%80%A8of-side-hunts-gave-way-to-bird-counts/ 擷取日期:2017年7月3日。
6. 左丁山,〈任國榮先生簡介〉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50403/19099559 擷取日期:2017年7月2日。
7. 百度百科詞條:任國榮http://baike.baidu.com/item/%E4%BB%BB%E5%9B%BD%E8%8D%A3/18709140
擷取日期:2017年7月2日。
8. 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40週年紀念影片「冠羽飛越40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uGf4VxvlE/ 擷取日期:2017年8月20日。
9. 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網站:https://www.wbst.org.tw/ 擷取日期:2017年6月30日。
10. 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鳥會沿革:http://www.birdtaiwan.com/RWD/M1_1/tw/1378/1273/554/ 擷取日期:2017年6月30日。
11. 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網站:http://nybc.bird.org.tw/ 擷取日期:2017年7月4日。
1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頁:日本腦炎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C4AF1AB7F60FCE73&did=668 擷取日期:2017年7月2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