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88.61.22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胡其瑞
論文名稱(中):近代廣州商人與政治(1905-1926)
指導教授(中):林能士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出版年:94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商人商會廣州商人與政治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5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87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本論文主要探討近代廣州商人與政治的互動關係;討論的時間範圍,始自1905年廣東總商會成立,終於1926年國民政府北遷武漢。
由於清末開放口岸貿易的關係,使廣州失去了以往「一口通商」的獨佔地位。但廣州商人倚仗著對外貿易的經驗與雄厚的外僑資本,依舊藉著商人組織的轉型,建立新式商會,在廣州社會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之後,他們在立憲運動中開始建立自治組織,並且參與清末許多國內與國外的政治事務,但也由於清政府的許多作為與表現,使得商人轉而寄望革命,並投身於革命運動中。辛亥革命起,商人發揮了安定社會與援助革命黨的作用,但卻因為革命後的動盪不安,而使他們再度走向「反革命」的路線。
隨著護法運動的展開,廣州商人成為護法政府不可或缺的經濟來源,但也由於護法政府的羽翼未豐,因而對商人有所讓步,這樣的態度,在五四運動後的政商關係中相當明顯;商人的社會地位,也在五四運動之後益形重要。但是,商人畢竟沒有堅強的武力作為後盾,因而在護法政府勢力愈來愈強的同時,商人在政治上的表現,也由主動漸漸轉為被動,對於各個實力派的興替,僅僅只是做著「送往迎來」的工作,而不主動介入政治。
1924年的商團事件無疑是商人對護法政府不滿情緒的反撲,影響所及,是護法政府對於商人的管控變得更加嚴格,甚至以政黨的力量,籌組商民協會,利用大小商人之間的利益衝突,達到掌控商人的目的。最後,由於國民政府北遷,廣州成為權力的邊陲,使得廣州商人漸漸淡出政治舞台,政商關係又進入了另一個新的局面。
目次..................................i
表次.................................vi
圖次................................vii
緒 論................................1
第一章 清末民初廣州商人的政治活動...13
第一節 口岸貿易與鴉片戰後的挑戰.....14
第二節 商會組織與商人的政治動向.....29
第三節 商人與民初政局...............40
小結.................................54
第二章 廣州商人與五四運動...........57
第一節 「五四」與廣州的抵制日貨運動.58
第二節 省長問題與罷市風波...........71
第三節 五四運動對廣州商人的影響.....80
小結.................................90
本章附錄.............................92
第三章 廣州商人與護法政府...........97
第一節 政權易主時廣州商人的處境.....98
第二節 粵人治粵下的政商互動........112
第三節 陳炯明事件前後的態度........123
小結................................140
本章附錄............................142
第四章 國民政府成立前後的政商關係..145
第一節 商團事件的背景及其影響......146
第二節 廣州商人與國民政府..........166
第三節 商民協會的出現與解散........175
小結................................183
本章附錄............................186
結論................................193
徵引書目............................201
徵引書目
壹、中文資料
一、史料
(一)檔案與史料彙編
1.廣州市檔案館藏,《廣州商務總會刱辦章程》,檔號:26:1:613。
2.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藏,〈關於捐助廣東全省商民協會籌備處經費〉,《廣州國民政府檔案》,檔號:19.069。
3.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藏,〈廣東省各行業商請取消各項稅捐〉,《廣州國民政府檔案》,檔號:19.256。
4.黨史會藏,〈廣州商界聯合會普告各界〉,檔號:部13190。
5.黨史會藏,〈廣東全省商民協會籌備處上中執會函〉,檔號:部2269。
6.黨史會藏,〈中央商民部致廣州市商民協會函〉,檔號:部0043。
7.黨史會藏,〈廣州市黨部商民協會致中執會函〉,檔號:部0996。
8.黨史會藏,〈中央商民部致廣州市黨部商民協會函〉,檔號:部0998。
9.黨史會藏,〈中央商民部致廣州市黨部商民協會函〉,檔號:部0999.1。
10.黨史會藏,〈中央商民部致廣州市黨部商民部函〉,檔號:部0999.2。
11.黨史會藏,〈省務會議要求廢除廣州總商會〉,檔號:部14016。
12.黨史會藏,〈中央商民部致廣東商民部函稿〉,檔號:部7815。
13.(編者不詳),《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選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8月。
14.大本營秘書處,《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9年。
15.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
16.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軍政府公報》,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民國74年。
17.江蘇美術出版社,《老廣州—屐聲帆影》,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9年9月。
18.周康燮,《一九二四年廣州商團事件》,香港:崇文書店,1974年1月。
19.段雲章,倪俊明,《陳炯明集》(全二冊),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20.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國父全集》,台北:近代中國,民國78年。
21.國民政府秘書處,《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
22.梁廷枏等,《粵海關志•雜識》(影印版),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4年。
23.彭澤益,《中國工商行會史料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月。
24.湯象龍,《中國近代海關稅收和分配統計(1861-1910)》,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月初版一刷。
25.黃宇和,《兩次鴉片戰爭與香港的割讓:史實與史料》,台北:國史館,民國87年。
26.黃季陸,《革命文獻》第五十一輯(重建護法政府史料),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59年6月初版。
27.黃葦,夏林根,《近代上海地區方志經濟史料選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初版一刷。
28.榮孟源,《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
29.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近代廣州口岸經濟社會概況—粵海關報告匯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一刷。
30.廣州博物館,《廣州歷史文化圖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
31.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財政紀實》(1-6編),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版),民國78年8月。
32.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省港大罷工資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
33.羅家倫,《革命文獻》第十輯、第二十輯,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43年3月初版。
34.譚其驤,《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
(二)年譜與回憶錄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廣東省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
2.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影印版),香港:龍門書局,1965年。
3.利耀峰,〈廣州火柴工業與東山火柴廠〉,收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廣州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州工商經濟史料》(廣州文史資料第36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
4.吳鐵城,《吳鐵城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民國57年。
5.李宗黃,《李宗黃回憶錄》,台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民國61年。
6.秦慶鈞,〈北伐戰爭時期的廣東省財政〉,收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廣州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州文史資料》,第27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
7.秦慶鈞,〈民國時期廣東財政史料,1911-1949〉,收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廣州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州文史資料》,第29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
8.陳公博,《苦笑錄》,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79年。
9.陳定炎,《陳競存(炯明)先生年譜》(全二冊),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7月。
10.陳醒吾,〈馬應彪與先施公司〉,收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廣州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州工商經濟史料》(廣州文史資料第36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
(三)報刊雜誌
1.《七十二行商報》,廣州,1917年。
2.《大公報》,天津,1927年。
3.《民國日報》,上海,1919年-1920年。
4.《民國日報》,廣州,1923年-1927年。
5.《申報》,上海,1905年-1927年。
6.《華字日報》,香港,1905年-1927年。
7.《新國華報》,廣州,1924年。
8.《商民月刊》,廣州:廣州特別市商民協會,民國16年10月。
9.《商民運動》,第1期,廣州: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商民部,1926年。
10.大山,〈廣州總罷市的解決與商團聯防〉,《東方雜誌》,21卷12期(重印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5年。
11.作者不詳,〈廣東總商會簡明章程〉,《東方雜誌》,1卷12期(重印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5年。
二、專書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州百年大事記》,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
2.井泓瑩,《廣州商團事變》,台中:浪野出版社,中華民國81年3月。
3.王日根,《鄉土之鏈—明清會館與社會變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4.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3年2月。
5.司馬遷,《史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7月。
6.朱英,《辛亥革命時期新式商人社團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
7.朱英,《轉型時期的社會與國家—以近代中國商會為主體的歷史透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8.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6年1月初版。
9.李雲漢,《從容共到清黨》,台北:及人書局,中華民國76年8月影印二版。
10.沙東迅,《五四運動在廣東》,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4月。
11.汪榮祖,李敖,《蔣介石評傳》,台北: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5月18日初版五刷。
12.林玲玲,《廖仲愷與廣東革命政府(1911-1925)》,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5年12月。
13.林能士,《經費問題與護法運動》,台北:大學搖籃出版社,中華民國84年3月。
14.邱捷,《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與清末民初的廣東》,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
15.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5月。
16.唐力行,《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7月。
17.徐鼎新、錢小明,《上海總商會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
18.徐德志,黃達璋,梁鬱榮,成有江編著,《廣東對外經濟貿易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
19.馬敏,《商人精神的嬗變:近代中國商人觀念研究》,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0.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6年。
21.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22.張玉法,《清季的立憲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4年2月再版。
23.張廷玉,《明史》,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4年。
24.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一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年7月。
25.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台北:曉園出版社,1994年5月。
26.陳錦江(著),王笛、張箭(譯),《清末現代企業與官商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6月。
27.曾慶榴,《廣州國民政府》,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28.黃國信、黃啟臣、黃海妍,《貨殖華洋的粵商》,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29.黃啟臣,龐新平著,《明清廣東商人》,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年12月。
30.黃詔年,《中國國民黨商民運動經過》(《商民運動沿革史》),上海:三民公司,民國17年3月再版。
31.黃葦,《上海開埠初期對外貿易研究(1843-1863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
32.楊萬秀,鍾卓安(編),《廣州簡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33.虞和平,《商會與中國早期現代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
34.劉昫,《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8年。
35.劉壽林等,《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8月。
36.廣州工人運動史研究委員會辦公室(編),《廣州工人運動簡史》(初稿),廣州:編者,1988。
37.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編),《廖仲愷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5月2版。
38.蔣祖緣、方志欽主編,《簡明廣東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
39.鄭觀應,《盛世危言•商戰(上)》,卷二,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54年11月。
40.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再版三刷。
41.閻守誠,《中國人口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6年8月。
三、論文
(一)期刊及會議論文
1.丁長清,〈試析商人會館、公所與商會的聯繫和區別〉,《近代史研究》,1996年3期(總期93),北京:1996年5月。
2.王爾敏,〈商戰觀念與重商思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期,台北:民國65年6月。
3.何漢威,〈清末廣東的賭博與賭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台北:民國84年6月。
4.呂芳上,〈廣東革命政府的關餘交涉(1918-1924)〉,收入:中華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第一冊:國民革命史)(台北:編者,民國73年6月)。
5.李陳順妍,〈晚清的重商主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期,台北:民國61年7月。
6.李達嘉,〈上海商人的政治意識和政治參與(1905-19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2(上),台北:民國82.06。
7.李達嘉,〈五四前後的上海商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1期,台北:民國81年6月。
8.李達嘉,〈商人與政府—一九二四年廣州商團事件原因之探討〉,《國史釋論》(上冊),台北:民國76年11月。
9.林能士,〈從北伐經費問題試論陳炯明事變之原因〉,《史學:傳承與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民國87年6月。
10.邱捷,〈辛亥革命時期的粵商自治會〉,《近代史研究》,1982年3期,北京:1982年7月。
11.金神保,〈比較分析 已開發國家 開發中國家獎券的背景與意義〉,《中國論壇》227期,台北:1985.3。
12.洪桂己,〈辛亥廣州之役日本外務省檔案〉,《國史館館刊》,復刊第7期,台北:民國78年12月。
13.洪溫臨,〈省港大罷工初期的港粵關係〉,《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民國89年。
14.郝延平,〈買辦商人—晚清通商口岸一新興階級〉,《故宮文獻》,2卷1期,台北:民國59年12月。
15.張家昀,〈廣州商團事變前因及其經過〉,《世界華學季刊》2卷4期,台北:民國70年12月。
16.張維屏,〈說粵食〉,《廣東文徵》第三冊,香港:香港珠海書院出版委員會,民國62年10月。
17.張曉輝,〈論民初軍閥戰亂對廣州社會經濟的影響〉,《廣東社會科學》1997年6期,廣州:1997年12月。
18.莫世祥,〈孫中山和資產階級在一九二三年〉,《近代史研究》,1987年1期,北京:1987年1月。
19.章開沅,〈就辛亥革命性質問題答台北學者〉,《近代史研究》,北京:近代史研究雜誌社,1983年1月。
20.喬兆紅,〈論一九二○年代商民協會與商會的關係〉,《近代中國》期149,台北:民國91年6月。
21.馮筱才,〈中國大陸近代商人之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6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7年9月。
22.黃啟臣,〈清代前期海外貿易的發展〉,《歷史研究》,北京;1986.04。
23.楊聯陞,〈Government Control of Urban Merchant in Traditional〉,《清華學報》,新八卷,1112期,台北:清華學報出版社。
24.劉廣京,〈商人與經世〉,《近代中國研究通訊》,6期,台北:民國77年9月。
25.樂正,〈近代上海的崛起與廣州的失落〉,《二十一世紀雙月刊》,香港:1994年8月號。
26.賴澤涵,〈廣東革命政府的財政〉,收入:中華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第四冊:經濟文化史)。
27.蘇雲峰,〈民初之商人(1911-192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1期,台北:民國71年7月。
(二)專書與學位論文
1.沈雲龍,〈陳炯明叛變與聯俄容共的由來〉,《民國史事與人物論叢》,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中華民國70年9月1日初版。
2.梁方仲,〈廣州十三行名稱考〉,《廣州十三行滄桑》,廣州:廣東地圖出版社,2001。
3.王正華,〈廣州時期的國民政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0年。
4.李達嘉,〈商人與政治—以上海為中心的探討(1895-1914)〉(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民國83年)。
5.邱澎生,〈商人團體與社會變遷:清代蘇州的會館公所與商會〉,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6.劉怡青,〈商人與軍閥政治(1916-1928)——以天津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民國88年。
7.劉柏沖,〈天津商人與抵制日貨運動(1919-1923)〉,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民國91年。
貳、外文資料
1.Bergère, Marie-claire, The Golden Age of the Chinese Bourgeoisie,1911-1937. translated by Janet Lloyd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Ku, Hung-ting, ”The Merchants Versus Government: The Canton Merchant’s Volunteer Corps Incident.” Asian Affairs Vol. 9 (Oct, 1978).
3.Tsin, Michael, Nation, Governance, and Modernity in China: Canton, 1900-1927.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4.Coble, P. M. Jr., The Shanghai Capitalists and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1927-1937.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5.Wilson, David C., “Britain and the Kuomintang, 1923-28: A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Official Policies and Perceptions in Britain and China”,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197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