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91.189.8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陳郁雯
作者(英):Chen, Yu-Wen
論文名稱(中):低利率時代台灣地區金控子銀行績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A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Taiwan Financial Holdings' Subsidiaries in the Low Interest Rate Era
指導教授(中):黃慶堂
指導教授(英):Huang, Chin-Tan
口試委員:潘俊男
黃智聰
口試委員(外文):Pan, Jiun-Nan
Huang, Jr-Tsu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4
中文關鍵詞:金控公司資料包絡分析法(DEA)經營績效
英文關鍵詞: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operating performance
Doi Url:http://doi.org/10.6814/NCCU202000127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我國政府為鼓勵金控之成立,在2000年公布「金融機構合併法」,2001年再公布「金融控股公司法」,放寬金融機構對於跨業經營的限制,在經過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後,台灣銀行業進入穩定發展之局面。然2008年發生金融風暴後,全球金融業烏雲慘淡,我國中央銀行從2008年起配合全球央行政策趨勢,持續採低利率措施,隨著利率下滑,銀行已無法再從傳統的信貸和儲蓄業務取得高利潤,降至幾近谷底的利率已侵蝕銀行業獲利空間,導致銀行需改變經營模式來獲得更高收益率,來彌補低利造成的獲利減少。
本研究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EA)中的CCR 模式及BCC模式進行分析,再進行敏感度分析以及以Tobit迴歸分析,針對2015年至2017年台灣15家金融控股子銀行,探討影響其經營績效以及影響效率之因素。經研究後發現:
一、在CCR模式分析結果中,從2015年至2017年間,台北富邦、華南銀行、中國信託、兆豐商銀、第一銀行、台新銀行及臺灣銀行其效率值皆為1,係為整體技術有效率。
二、在BCC模式分析結果中,從2015年至2017年間,凱基銀行、新光銀行、台北富邦、華南銀行、中國信託、兆豐商銀、第一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元大銀行、合作金庫及臺灣銀行其效率值皆為1,顯示以上銀行之投入項皆獲得有效利用。
三、SE模式分析結果中,從2015年至2017年間,台北富邦、華南銀行、中國信託、兆豐商銀、第一銀行、台新銀行及臺灣銀行其效率值皆為1,已達到最適生產規模。
四、以Tobit迴歸分析發現影響金控績效之逾期比率、存放比率(母公司)、資本適足率(BIS)三項變數,結果僅資本適足率呈顯著。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al holdings' subsidiaries, the Taiwan government promulgated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erger Law" in 2000 and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Law" in 2001.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s relaxed the restrictions on cross-industry operation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al holdings' subsidiaries, Taiwan's banking industry has entered a stable development period. However,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strongly frustrated the global financial industry. The Central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 interest rates have become low since 2008. With interest rates falling, banks can no longer make high profits from traditional credit and savings businesses. The leading banks needs to change their business models to compensate the loss caused by low profits.
In order to study the impact of 15 financial holding subsidiary banks in Taiwan from 2015 to 2017, this thesis uses the CCR model and the BCC model of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DEA),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Tobit regression analysis to do the analysis. The results as below:
1.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CCR model shows that Taipei Fubon Bank, Hua Nan Bank, Chinatrust Bank, Mega Bank, First Bank, Taishin Bank and Taiwan Bank all had an efficiency value of 1 from 2015 to 2017, which is an overall Technical efficiency.
2.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BCC model shows that KGI Bank, Shin Kong Bank, Taipei Fubon Bank, Hua Nan Bank, Chinatrust Bank, Mega Bank, First Bank, Taishin Bank, JihSun Bank, Yuanta Bank, Taiwan Cooperative Bank and Taiwan Bank are all had an efficiency value of 1 from 2015 to 2017, which indicating that the investment of the above banks has been effectively used.
3.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E model shows that Taipei Fubon Bank, Hua Nan Bank, Chinatrust Bank, Mega Bank, First Bank, Taishin Bank and Taiwan Bank are all had an efficiency value of 1 from 2015 to 2017, which indicating that the investment of the above banks has been optimal production scale.
4. This thesis uses Tobit regression analysis to define the overdue ratio, deposit ratio , and capital adequacy ratio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controls. Only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was significant.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績效評估 6
第二節 經營績效相關文獻回顧 8
第四節 國外相關文獻 15
第五節 小結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8
第一節 資料包絡分析法介紹 18
第二節 研究範圍、樣本選取與資料來源 19
第三節 銀行業投入、產出變數 20
第四節 Tobit迴歸實證模型 23

第四章 實證研究分析 24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24
第二節 銀行經營效率分析-使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EA) 28
第三節 敏感性分析 33
第四節 Tobit迴歸分析 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3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4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0

參考文獻 41

中文部分

方嘉閩 (2010)。台灣、中國之銀行績效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朱炫璉與吳志銘 (2009)。台灣金融控股組織對銀行效率之影響。台灣管理學刊 9(1), 97-114。

江捷寧 (2003)。美國金融控股公司與非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績效之比較─DEA之應用。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慧格 (2012)。金融改革對於本國銀行績效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秀月 (2011)。商業銀行的資本適足程度、所有權類型與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沈中華 (2002 )。金控公司的銀行與獨立銀行CAMEL比較:1997~1998。臺灣金融財務季刊,3(2),73-94。

沈中華與林智勇 (2009)。銀行民營化的績效表現-配對理論的應用。經濟論文,37-3,369-405。

林子超 (2002)。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特性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宜嫻 (2010)。購併宣告對於臺灣金控公司短期及長期經營績效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昌陞 (2010)。臺灣銀行分行績效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明俊、陳青浩、朱千慧與隋安莉 (2010)。台灣金控子銀行與非金控銀行經營績效之探討。嘉南學報(人文類),36,365-378。

林雨楨 (2015)。大陸與台灣地區商業銀行成本效率比較研究 ─基於DEA模型和Meta-frontier成本函數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永和與陳玉涓 (2004)。銀行效率與獨占力之評估。亞太經濟管理評論,8(1),49-65。

胡國信 (2006)。金融控股公司及其主要子公司之價值評估與績效分析研究-以台灣14家金控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美燁 (2005)。以DEA法評估台灣金控子銀行之經營績效。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倩 (2019)。中國大陸銀行多元化經營績效研究。國立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鄭宇鈞 (2006)。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績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文馨 (2009)。台灣地區銀行經營績效之分析-以泛公股銀行與民營銀行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財務金融組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英文部分
Ahn, H. and M. H. Le (2015). DEA efficiency of German savings banks: evidence from a goal-oriented perspective.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85(9), 953–975.

Kamarudin, F., et al. (2019). Bank Efficiency in Malaysia a DEA Approach.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 Theory and Practice, 8(1), 133-162.

Kao, C. and S.-T. Liu (2014). Multi-period efficiency measurement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 case of Taiwanese commercial banks. Omega, 47(C), 90-98.

Kaplan, R. S. and D. P. Norton (1992 ). 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Harvard Busniess Review.

Kutlar, A. and A.Kabasakal (2017).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urkey and their comparison: application of DEA with Tobit analysis. Journal of Mathematic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 10(1), 84-103.

Sufian, F. (2011). Benchmark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Korean banking sector: a DEA approach. Benchmark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8(1), 107-127.

Venkatraman, N. and V. Ramanujam (1986).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rategy.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1(4).

(此全文未授權公開)
電子全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