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9.162.1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温文佑
論文名稱(中):戰後台灣鐵路史之研究——以莫衡擔任鐵路局長時期為例(1949-1961)
論文名稱(英):The study of railway history in Postwar Taiwan:in the period of Mo-heng (1949-1961)
指導教授(中):戴寶村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史研究所
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7
中文關鍵詞:鐵路莫衡美援柴油化行車事變八七水災兼辦業務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18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464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本文探討莫衡擔任台灣鐵路管理局局長12年期間(1949-1961)四個特殊面向的發展:1949年的時代特殊性、美援、鐵路事故搶修與復舊、兼辦業務。1949年3月,莫衡接任鐵路局長之後,配合鐵路黨部指示儘量安置逃難來台的鐵路人員進入台鐵任職,並接運日償物資、搶運鐵路器材,投入台鐵建設,此外透過接收民營鐵路、重新鋪設舊線、因應經濟需要等訴求拓展路線。
台鐵為公營事業,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責任,卻有沉重的盈餘繳庫、義務負擔,雖然竭盡所能力行節約、減少支出,但在政府不給予補貼的情形下,申請美援以圖客貨業務的發展。台鐵透過美援申請基礎設備、客貨機車、電訊號誌等設備一改戰後初期殘破景象,並確立動力柴油化的發展方向。
台鐵在1948年設立行車保安委員會、1949年實施〈無責任事變獎勵辦法〉,依據:獎優於罰、團體獎勵原則,激起從業人員的服務熱忱,雖然台鐵對社會大眾呼籲鐵路安全的重要,但人為事故依舊時有所聞。
八七水災是戰後台灣所遭遇大規模之天然災害,水災期間透過海、空聯繫,維持南北交通不致中斷。災後台鐵將事業收入總額百分之一列為緊急災害修復費用,因應大規模天災後的重建。
台鐵曾經營若干兼辦業務:鐵路醫院、鐵路小學、花東公路修復工程與客運業務、福隆海水浴場。醫院與小學原本只嘉惠鐵路員工的用意,但對社會大眾開放;花東公路修復有軍事考量,兼辦客運業務及接管福隆海水浴場則為承受上級之政令,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
摘要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第三節 史料運用 12
第四節 章節架構 17
第五節 預期成果與可能限制 18
第二章 莫衡來台前之台灣鐵路 20
第一節 莫衡學經歷背景 20
第二節 鐵路管理委員會時期 23
第三節 鐵路管理局成立初期 34
小結 39
第三章 莫衡接掌台鐵 42
第一節 安置從業人員 43
第二節 接受日償物資 46
第三節 搶運鐵路器材 48
第四節 拓展營業路線 54
第五節 鐵路與黨政關係 67
小結 71
第四章 美援業務之推展 74
第一節 台鐵的負擔及其應變 74
第二節 美援機構與相關法令的演變 83
第三節 台鐵申請美援 85
第四節 美援顧問與台鐵人員之互動 87
第五節 選派人員接受培訓 90
第六節 美援補助下的各項更新與營運成果 92
小結 103
第五章 鐵路事故搶修與復舊 107
第一節 天然災變的處理 107
第二節 人為事故的應變 109
第三節 八七水災中的台鐵 126
小結 132
第六章 台鐵兼辦業務 135
第一節 鐵路醫院 135
第二節 鐵路小學 145
第三節 花東公路修復工程與營運 151
第四節 福隆海水浴場 155
小結 157
第七章 結論 160
參考書目 164
附錄 172

一、 檔案
1. 台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1)49-07-035,《第三批日償器材分配結果》。
2. 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檔案(國史館藏)
(1)064000000083A,《鐵路局日償物資處理案》。
(2)064000000006A,《四年經建計劃46-48年(合訂本)》。
(3)064000000007A,《八七水災專案》。
3.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檔案(台灣鐵路管理局藏)
(1)0048/924.09/2/1/002,《福隆海水浴場租地由本局接管承辦案》。
4.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
(1)0037/027.2/01/01,《新店溪橋焚車案》。
(2)0037/042.8/02,《本局鐵路醫院人員任免》。
(3)0037/012/05,《本局員工學校組織規程》。
(4)0038/154/02,《本局新舊任局長移交案》。
(5)0038/043.3/11,《京滬區特別黨部撤退來台幹部錄用案》。
(6)0038/043.3/12,《鐵路特別黨部人員錄用案》。
(7)0038/014.5/15 1949,《京滬路存枕木讓售本局案》。
(8)38/231/31/01,《交通部存港交通器材本局負責運台案》。
(9)38/232.3/14/01,《湘桂黔路局路料本局選用請撥讓案》。
(10)0038/161/05/01,《本局接辦台北鐵路公司新店線案》。
(11)0038/112.7/11,《本局應解庫款案》。
(12)0038/025.3/1,《奸黨活動案》。
(13)0038/175.3/03,《東線橋隧防護》。
(14)0038/014.5/15,《本局購買輕便救火車案》。
(15)0038/154/04/01,《花蓮港鐵路醫院移交花蓮處案》。
(16)0038/032.1/03,《員工子弟學校及校董會立案》。
5. 省府委員會議檔案(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藏)
(1)00501004003,《鐵路管理委員會改為鐵路設計考核委員會附設於交通處,另成立台灣省交通處鐵路管理局接管鐵路委員會原有事務案》。
6. 省級機關檔案(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藏)
(1)0040323406197016,《郎鍾騋另有任用應予免職希知照由》。
(2)0040323004959010,《郎鍾騋動態通知書》。
(3)0040191004912004,《新派鐵路局長莫衡應參加本次會議函達查照由》。
(4)0040323406197015,《調莫衡為台灣省鐵路管理局局長》。
(5)0040323410346012,《鐵路管理局總務處台北鐵路醫院徐淵智任免及核薪請示單》。
(6)0040323406218001,《陳宜誠任免通知書》。
(7)0040323406100029,《鐵路管理局總務處高雄鐵路醫院院長楊澄海任用請示案》。
(8)0040323117331007,《衛生處楊澄海等任免通知書》。
(9)0040323414647002,《梁松文任免通知書》。
(10)0040323418220035,《鐵路管理局花蓮辦事處花蓮鐵路醫院林仲籛任免及核薪請示單》。
(11)0040323418063014,《為鐵路管理局迫切需要醫務人員謹轉呈擬派張雲煌等三員職務等請示單請賜准示遵》。
(12)0040323113856015,《張雲煌、李玉兔任免通知書》。
(13)0040323418066005,《楊克義、張雲煌、厲濱川任免通知書》。
7. 實業部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1)17-02-054-02,〈人事 莫衡.陸錫章〉。
二、 公報
1. 台灣省政府公報
2. 台灣省臨時省議會公報
3. 台灣省議會公報
4. 台灣鐵路管理局公報
5. 台灣鐵路管理局花蓮管理處處報
三、 報紙
1. 中央日報
2. 公論報
3. 民報
4. 台灣日日新報
5. 台灣新生報
6. 聯合報
7. 業務通訊
四、 史料彙編
1.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台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2。
2. 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賠償及歸還物資接收委員會,《在日辦理賠償歸還工作綜述》,台北:文海,1980。
3. 周琇環編,《台灣光復後美援史料 第一冊 軍協計畫(一)》,台北:國史館,1995。
4. 周琇環編,《台灣光復後美援史料 第三冊 技術協助計畫》,台北:國史館,1998。
5. 陳雲林總主編,《館藏民國台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第122、181、182、183、250冊)
6. 葉惠芬編,《陳誠先生從政史料選輯:台灣省政府委員會會議紀錄》,台北:國史館,2007。
7. 葉惠芬編,《陳誠先生從政史料選輯: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會議紀錄》,台北:國史館,2009。
8. 薛化元編,《公論報言論目錄暨索引》,台北:文景,2006。
9. 薛月順編,《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台灣》,台北:國史館,2005。
五、 年鑑、年報
1. 台灣鐵路管理局,《台灣鐵路統計年報》,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1951-1961各年度。
2. 台灣鐵路管理局,《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台灣鐵路統計年報》,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1987。
3. 台灣鐵路管理局,《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台灣鐵路統計年報》,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1991。
4. 交通部交通硏究所,《中華民國三十九年至四十九年交通年鑑合編本》,台北:交通部交通研究所,1961。
5. 交通研究所年鑑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中華民國五十年交通年鑑》,台北:交通研究所,1963。
六、 地方志書
1. 王詩琅、王國藩主修,《台北市志》,台北:成文,1983。
2. 林興仁主修、盛清沂總纂,《台北縣志 十一》,台北:成文,1983。
3. 新店市公所,《新店市志》,新店:新店市公所,2006。
4. 駱香林主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編,《花蓮縣志稿》卷五之二〈衛生〉,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1966。
七、 中文專書
1. 王開節等,《路電郵從業人員經驗談》,台北:中國交通建設學會,1956。
2. 王開節、修城、錢其琛等,《鐵路、電信七十五週年紀念刊》,台北:文海,1956。
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編,《口述歷史4》,台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3。
4.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編,《台灣土木文化資產與名人論壇論文集》,台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2008。
5. 中國交通建設學會編輯委員會編,《三年來之交通事業槪況》,台北:中國交通建設學會編輯委員會,1953。
6.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設計考核委員會,《美援運用在各方面所發生效果之研究》,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設計考核委員會,1960。
7. 中國國民黨台灣區鐵路黨部委員會,《台灣鐵路五年來業務概況》,台北:中國國民黨台灣區鐵路黨部委員會,1955。
8. 中國國民黨台灣區鐵路黨部委員會,《中國國民黨鐵路組織六十年大事紀要》,台北:中國國民黨台灣區鐵路黨部委員會,1983。
9. 中國國民黨台灣區鐵路黨部委員會,《中國國民黨鐵路組織六十年紀念文集》,台北:中國國民黨台灣區鐵路黨部委員會,1983。
10. 中華民國各界救濟水災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各界救濟「八七」水災捐募款物徵信錄》,台北:中華民國各界救濟水災委員會,1960。
11.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台北:自立晚報,1990。
12. 台灣省政府,《台灣省八七水災救濟暨重建工作報告書》,台北:台灣省政府,1960。
13. 台灣省新聞處,《台灣鐵路》,台北:台灣省新聞處,1950。
14. 台灣鐵路考察團,《美日鐵路考察報告》,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1953。
15. 台灣鐵路管理局,《十年來台灣鐵路》,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1959。
16. 台灣鐵路管理局,《中國鐵路創建百年紀念文集》,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1981。
17. 台灣鐵路管理局,《台灣鐵路》,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1955。
18. 台灣鐵路管理局,《台灣鐵路百週年紀念》,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1987。
19. 行政院,《八七水災重建工作報告》,台北:行政院,1960。
20. 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中美合作經援概要》,台北: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1960。
21. 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十年來接受美援單位的成長》,台北: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1961。
22.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美援運用成果檢討叢書之二 美援貸款概況》,台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4。
23.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美援運用成果檢討叢書之十 台灣鐵路建設運用美援成果檢討》,台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4。
24.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美援運用成果檢討叢書之十五 台灣公路建設運用美援成果檢討》,台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4。
25. 行政院衛生署,《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一)》,台北:衛生署,1995。
26. 行政院衛生署,《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二)》,台北:衛生署,1995。
27. 吳昭新,《沒有生涯規畫的生涯:老醫生的隨想錄》,新竹:凡異文化,2008。
28. 吳密察監修、遠流台灣館編,《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00。
29. 李國鼎,《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驗》,台北:卓越世界文化,2001。
30. 林炳炎,《台灣經驗的開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台北: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資料中心,1997。
31. 林炳炎,《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台北: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資料中心,2004。
32. 周至柔,《台灣省政展望》,台北:台灣省新聞處,1959。
33. 洪致文,《台灣鐵道傳奇》,台北:時報文化,1992。
34. 洪致文,《台灣鐵道印象(上)》,台北:南天,1998。
35. 馬鎮方,《美日鐵路經營管理制度》,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1965。
36. 高麗卿主編,《戀戀古文山 相思新河畔:2000年台北縣文化節》,板橋: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0。
37. 陳正祥,《台灣地誌 中冊》,台北:南天,1993。
38. 陳延厚編,《中國鐵路創建百年史》,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1981。
39. 國史館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0。
40. 國防部總政治部,《國軍搶救八七水災紀實》,台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59。
41. 許福明,《中國國民黨的改造》,台北:正中,1986。
42. 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悲情車站二二八》,台北:自立晚報,1993。
43. 張蓴,《鐵路運輸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台灣商務,1991。
44. 淩鴻勛,《四年從政回憶》,台北:交通建設學會,1957。
45. 淩鴻勳,《中國鐵路志:民國四十三年》,台北:文海,1982。
46. 黃千秀、林德福、褚侯森、李家寧等,《舊東線鐵道基地遺址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台北: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2005.12。
47. 程大器,《經得起考驗的自由中國:八七水災 八一五震災,學生搶救重建紀翔》,台北:作者自印,1960。
48. 楊蓮生,《診療秘話六十年》,台北:元氣齋,2008。
49. 楊鵬飛,《台灣區鐵道古今站名詞典:台灣鐵路史》,台北:作者自印,1999。
50.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1985。
51. 趙捷謙,《運輸發展策略》,台北:聯經,1983。
52. 鄭仁崇,《台灣後山鐵道風華》,花蓮:花蓮縣文化局,2000。
53. 審計部,《中華民國四十六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書》,台北:審計部,1958。
54. 蔡仁輝,《閒話台鐵五十年》,板橋:作者自印,1996。
55. 蔡龍保,《推動時代的巨輪:日治中期的台灣國有鐵路1910~1936》,台北:台灣古籍,2004。
56. 遲景德,《中國對日抗戰損失調查史述》,台北:國史館,1987。
57. 遲景德等訪問,《劉先雲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1995。
58. 賴澤涵、馬若孟、魏萼合著,羅珞珈譯,《悲劇性的開端 台灣二二八事變》,台北:時報文化,1993。
59. 謝明勳,《台灣鐵道車票圖誌》,高雄:火車票房附屬博物館,2001。
60. 謝漢儒,《關鍵年代的歷史見證:台灣省參議會與我(1948-1952)》,台北:唐山,1998。
61. 聶肇靈編,《鐵路》,台北:商務印書館,1971。
62. 蘇昭旭編撰、黃澍民攝影,《台鐵憶舊四十年1945-1984》,新店:人人,2000。
63. 蘇昭旭,《台灣鐵路環島風情 特殊路線篇》,新店:人人,2004。
64. 蘇昭旭,《台灣鐵路火車百科:台鐵、高鐵、捷運完整版》,新店:人人,2009。
65. 嚴演存,《早年之台灣》,台北:時報文化,1991。
66. 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台北:稻鄉出版社,1998。
八、 外文專書
1. Jacoby, Neil H. U.S. aid to Taiwan : A study of foreign aid, self-help,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F. A. Praeger, 1966.
2. Tucker, Nancy Bernkopf.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45-1992: Uncertain Friendships. New York: 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1994.
3. 台湾總督府鐵道部,《台湾總督府鐵道部第二十四年報》,台北:台湾總督府鐵道部,1923。
4. 若林正丈,《台湾:分裂囯家と民主化》,東京:東京大学,1992。
5. 高成鳳,《植民地の鉄道》,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2006。
九、 期刊論文
1. 王韶君,〈台灣史研究與《台灣史料研究》座談會〉,《台灣史料研究》,21(2003.9),頁208。
2. 玉溪,〈林枋線試車記〉,《路工月刊》,9:2(1953.02.05),頁29。
3. 邱弘智,〈台灣鐵路機車柴油化五十週年紀念〉,《傳記文學》,96:4 (2010.04),頁19-29。
4. 沈嫄璋,〈疾病福音 介紹台北鐵路醫院〉,《路工月刊》,1:6(1949.06.25),頁37-38。
5. 吳聰敏,〈美援與台灣的經濟發展〉,《台灣社會研究》,1:1(1988.02),頁145-158。
6. 青,〈本刊專稿-竹東支線〉,《路工月刊》,1:1(1947.11.01),頁16-17。
7. 東方耳,〈美日兩國鐵路的近況 陳處長講述考察經過〉,《路工月刊》,10:4(1953.10.05),頁30。
8. 郎鍾騋,〈森林與台灣和鐵路的關係〉,《路工月刊》,1:7(1948.06.10),頁10-11。
9. 峻岫,〈介紹員眷褓姆的梁松文先生〉,《路工月刊》,13:1(1955.01.05),頁19。
10. 梅子,〈會場花絮〉,《路工月刊》,22:2(1959.08.05),頁23。
11. 章夫,〈子弟學校在躍進中〉,《路工月刊》,1:1(1949.01.25),頁22。
12. 梁效信,〈在國防醫學院金字招牌下我的滄桑史(下)〉,《源遠季刊》,22(2007.08.25),頁77-78。
13. 梁效信,〈「在國防醫學院金字招牌下我的滄桑史」後記〉,《源遠季刊》,27(2008.11.25),頁99-100。
14. 陳樹曦,〈八七水災追記〉,《暢流半月刊》,20:3(1959.09.16),頁14。
15. 陳樹曦,〈陳樹曦回憶錄之一:台鐵運務十三年〉,《中外雜誌》,57:1(1995.01),頁43-50。
16. 陳樹曦,〈陳樹曦回憶錄之二:台鐵運務處長十三年〉,《中外雜誌》,57:2(1995.02),頁66-75。
17. 陳樹曦,〈陳樹曦回憶錄之三:陳舜畊丟官內幕〉,《中外雜誌》,57:3(1995.03),頁18-21。
18. 陳樹曦,〈陳樹曦回憶錄之五:鐵路局長五年〉,《中外雜誌》,57:5(1995.05),頁52-59。
19. 淩鴻勛,〈修路者的血汗與淚〉,《傳記文學》,1:2(1962.07),頁35-39。
20. 楊森豪,〈內灣線鐵路興築始末箚記〉,《鐵道情報》,176(2007.05),頁86-87。
21. 蓁芝,〈鐵路大廈的主人──台灣鐵路風景線之十五〉,《暢流半月刊》,10:9(1954.12.16),頁10。
22. 齊魯道,〈台鐵重光四周年〉,《路工月刊》,2:4(1949.10.31),頁7-8。
23. 歐素瑛,〈戰後初期在台日人之遣返〉,《國史館學術期刊》,3(2003.09),頁201-227。
24. 劍語,〈我對於台灣鐵路的新希望〉,《路工月刊》,3:1(1950.01.05),頁6。
25. 潘鼎元,〈台北的春天〉,《路工月刊》,3:4(1950.06.05),頁42。
26. 霜,〈新店溪橋焚車案處理經救濟工作之報導〉,《路工月刊》,2:1(1948.11.10),頁36。
27. 鄧志忠,〈警備總部橋樑隧道連〉,《鐵道情報》,176(2007.05),頁79-81。
28. 賴尚賢,〈專訪亞新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創辦董事長莫若礪博士〉,《技師月刊》,41(2006.06),頁6-7。
十、 學位論文
1. 李文志,〈美援來華(1946-1948)之政治經濟關係:歷史結構的關點〉,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2. 林長造,〈台灣鐵路工會變遷與發展:從國家附屬機構邁向自主〉,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硏究所碩士論文,2003。
3. 林福星,〈台灣「八七水災」的救災與重建:以彰化縣為例〉,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4. 莊建華,〈戰後初期台灣鐵路事業之研究:(1945-1947)〉,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5. 張毓如,〈乘著日常生活的列車前進:以戰後二十年間的《暢流》半月刊為考察中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9。
十一、 網際網路
1. 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 http://www.railway.org.tw
2.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ocac.gov.tw/index.asp
3. 台中縣觀光旅遊導覽網 http://tt.taichung.gov.tw/county/cht/item_bicy.jsp
4. 北投埔林炳炎 http://pylin.kaishao.idv.tw
5. 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 http://www.ptph.doh.gov.tw
6.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 http://www.railway.gov.tw
7. 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觀光資訊網-福隆海水浴場 http://www.necoast-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4000472
8. 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http://163.15.186.16/releaseRedirect.do?unitID=1&pageID=95
9. 花蓮縣文化局 http://www.hccc.gov.tw/cultural/index.php
10.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dacs5/System/Main.jsp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